1. MOS 结构
MOS 的结构如图 1-1 a) 所示:
图 1-1:a)MOS 结构;b)平行电容板
令 MOS 的电容为
图 1-1 b)展示了平行电容板的结构以及常用公式。根据此图可以直接写出
对于半导体一端的电容
电压 → 场强 → 面电荷密度 → 电容
2. 表面态
§2.1 表面势
在半导体物理基础知识部分,我们讨论了掺杂半导体的一些性质。当时我们假设这些半导体是无限延长的,即每个硅原子四周都有相应的共价键连接。然而在实际应用中,半导体不能无限延长,总会出现一个边界。在这些边界处,硅原子存在一个未配对的电子而形成悬挂键(Dangling Bonds),而未配对电子对应的能态就是表面态(Surface State)。对于 MOS 结构,半导体一侧的表面态毫无疑问便是氧化物与半导体的边界处,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关注的重点。
图 2-1:MOS 结构能带图:a)平带;b)积累;c)耗尽;d)弱反;e)强反
图 2-1 a)展示了在没有外部电压的情况下 MOS
结构的能带图。在不考虑金属和半导体功函数差异的情况下,二者的费米能级应该相等。
现在给 MOS 结构施加外部电压。由于 MOS 结构本质上是一个电容,因此金属端和半导体端的电荷应该等大反向:
对于图 2-1
b)而言,金属端施加负电压,大量电子聚集在金属表面。由于电子浓度上升,其费米能级也应该上升;而半导体端施加正电压,大量空穴聚集在半导体靠近表面的位置,形成了一个由半导体指向金属的电场。这种情况被称为积累(Accumulation)。根据电势连续性,半导体表面(即
同理,对于图 2-1 c)而言,金属端施加正电压,大量空穴聚集在金属表面(或者说电子被抽走),电子浓度下降,费米能级下降;半导体端施加负电压,大量空穴被抽走,形成空间载荷区。电场方向为金属指向半导体。沿着电场的方向电势逐渐减小,电势能逐渐升高,能带沿着电场方向向上弯曲。
我们把半导体表面处的势能被称为表面势(Surface
Potential),用
表 2-1:表面势与能带弯曲方向总结
能带(从左到右) | |||
---|---|---|---|
+ | + | - | 向下弯曲 |
- | - | + | 向上弯曲 |
令本征费米能级与费米能级之差为
- 空间载荷区宽度
随 逐渐增大 → 这种情况又被称为耗尽(Depletion) → 耗尽层近似 - 能带图对应图 2-1 c)
→ 半导体的费米能级位于禁带的上半部分 → 半导体在很小的宽度内由 p 型(费米能级位于禁带下半部分)变为 n 型 继续增大- 由于半导体一侧持续施加负电压,电子开始聚集在半导体表面,形成反型(Iversion)
到 和 的距离相对较远 → 反型层中的载流子浓度整体较低 → 这种情况又被称为弱反型(Weak Iversion) → 耗尽层近似依然成立 到 的距离大于 到 的距离 → 电子浓度并没有超过空穴- 能带图对应图 2-2 d)
- 反型层逐渐变宽 → 电场被聚集在半导体表面的电子屏蔽 →
空间载荷区宽度达到最大值
到 的距离小于 到 的距离 → 电子浓度超过空穴 → 这种情况又被称为强反型(Strong Iversion)- 能带图对应图 2-2 e)
- 反型层逐渐变宽 → 电场被聚集在半导体表面的电子屏蔽 →
空间载荷区宽度达到最大值
§2.2 空间载荷区电场
假设空间载荷区内任意一点处的电势为
- 多子空穴浓度
,热平衡状态下有 - 少子电子浓度
,热平衡状态下有 - 杂质施主浓度
- 杂质受主浓度
现在可以写出泊松方程:
根据玻尔兹曼统计,我们可以写出
在热平衡状态下,半导体无穷远处电势为零,故可以写出
联立方程(2-2)和(2-3)可得:
方程(2-3)和(2-1)联立即可求出场强,其正负与电势符号相同:
其中
那么半导体表面处的场强
§2.3 空间载荷区电容
有了场强,根据高斯定理可以写出半导体表面处的面电荷密度:
电容即电荷对电压微分的结果,因此
根据方程(2-5)至(2-7)我们可以总结如下:
3. 表面效应
我们已经知道
§3.1 积累
积累时的分析可以简单地概括如下:
→- p 型半导体一端施加正电压 →
- 由此可得
§3.2 平带
由于
§3.3 耗尽
耗尽时的分析可以简单概括如下:
→- 尽管半导体一端施加负电压,但是费米能级依然低于本征费米能级 →
- 由此可得
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半导体表面开始出现空间载荷区,因此另一种思路是用耗尽区近似求解空间载荷区宽度进而求出电荷。通过耗尽区近似我们可以写出:
由此可得:
§3.4 弱反
弱反的情况基本和耗尽一致,因此不再赘述。需要注意的是,当
§3.5 强反
强反的分析如下:
- 费米能级高于本征费米能级 → 电子浓度开始超过空穴 → 外部电场被反型层中的电子所屏蔽 → 因此空间载荷区不再增加
§3.6 深耗尽
关于强反情况的讨论是建立在热平衡基础之上的。金属端表面聚集大量空穴,相对应的,半导体一端也应该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大量负电荷。负电荷有两种来源:
- 表面处空间电荷区的受主电离
- 自由电子的热产生
在实际情况中,
4. 理想 C-V 曲线
总结一下第三章所提到的各种表面效应,我们可以画出理想情况下的 Q-V 曲线,如图 4-1 a)所示。其中数字 1-6 依次代表第三章提到的 6 种表面效应。
图 4-1:a)理想 Q-V 曲线;b)理想 C-V 曲线
据此,我们可以结合图 1-4 a)以及根据方程(1-1)和(1-2)求出 MOS
结构的总电容。我们把施加在 MOS 两端的电压称为栅极电压(Gate
Voltage),用
- 低频:10-100 Hz
- 高频:1k-1M Hz
- 深耗层:
迅速上升至强反
§4.1 低频
在积累和强反状态下,半导体表面分别聚集大量空穴和电子,因此
我们已经讨论过平带时半导体端的电容
达到耗尽条件后,我们就可以直接用耗尽区近似简单地表示总电容:
当
- 空间载荷区的受主电离
- 产生的自由电子
其中受主电离在小电压下占主导作用。随着电压不断增大,
§4.2 高频
如果测量信号是高频,在进入反型之前的分析和低频相同。在进入反型之后,自由电子的产生与复合跟不上电场频率的变化,因此在高频下所有和反型层电荷相关的电容都是零。随着电压的增大,空间载荷区长度不断增大,最终达到最大值
§4.3 深耗尽
深耗尽和前面提到的高低频有一个显著的区别:
- 在高低频情况下,我们都是在
稳定之后测量电容 - 深耗尽则是说从 0 到
的变化瞬间完成
而深耗尽和高频的区别又在于:
- 高频情况下的测量是建立在信号稳定之后的基础之上,因此反型层是存在的,只不过反型层中电子的产生太慢,跟不上信号的变化
- 而深耗尽情况下,反型层来不及无法建立,只有空间载荷区的电荷提供电容,因此耗尽区近似是成立的,而电容也应该按照耗尽的情况继续下降